從點擊經濟到呼叫經濟 KooCall浮出水面

方秀珍 2007/07/24

  就像競價排名、點擊計費成就了Google和百度一樣,KooCall會是萬維聯訊的巨大機會嗎?

  網聚長尾

  貴州旅游在線的運營總監(jiān)王先生發(fā)現,每個月客戶打來的咨詢電話比同期增加了30%左右,而每接到10個這樣的電話,其中就有2-3筆業(yè)務能談成功。對于這家6人規(guī)模的小公司來說,這種業(yè)務的提升顯然非?捎^。

  為什么電話變多了?因為貴州旅游在線的網站上安裝了一個名為KooCall的平臺?蛻粼跒g覽該網站的時候,可以看見右側有一個“免費通話”的按鈕,點開就可以看到一個界面,用戶輸入自己的手機或座機號后,點擊“撥打”按鈕,KooCall后臺就會同時接通商家和用戶,雙方即可通話。

  似乎沒有特別之處?要知道,這里的通話是由商家付費的。而且,與web800以及各類網上電話不同,雙方通話信號走的是PSTN網,和打普通電話一樣具有電信級的話音質量。

  在中國,有成千上萬的商家在使用這樣的業(yè)務。細心的用戶會發(fā)現,打開百度黃頁、新浪黃頁、中國汽車網等,許多廣告上都多了一個電話按鈕,伴隨這類業(yè)務的星火燎原,一種新的廣告營銷模式開始浮出水面,這就是Pay Per Call。

  Pay Per Call,簡單的說,就是按客戶打電話的數量或時間計算廣告費的方式。相比于點擊計費,電話這種商家和客戶直接的溝通方式顯然更有效,更符合精準營銷的要義。

  根據Kelsey Group的調查,只有4%的點擊會轉化為銷售,而電話轉化為銷售的比例是它的10倍以上。雖然它是最近一兩年才出現的廣告營銷模式,但是發(fā)展勢頭引人注目。

  國內已有若干家廠商在開展Pay Per Call業(yè)務,如龍拓互動、中國綠線、萬維聯訊等,前面提到的KooCall平臺的開發(fā)者,就是萬維聯訊。萬維聯訊業(yè)務迅速發(fā)展的原因之一,是它制定了基于Pay Per Call的靈活多樣的具體業(yè)務模式,比如直復熱線、直復廣告、直復實名等。

  貴州旅游在線采用的是直復熱線業(yè)務,即把KooCall界面嵌在自己的網頁上,每年只需付給萬維聯訊2400元服務費即可。

  “我們以前開展的主要是直復熱線,直復廣告和直復實名是最近才推出的新業(yè)務。”萬維聯訊一級代理北京艾格興公司總經理曹明明說。艾格興是一家傳統的廣告代理公司,手中有大量的媒體和客戶資源。

  所謂的直復廣告,就是萬維聯訊或其代理商替廣告主將廣告投放到新浪、百度等網站,這些廣告上都有點擊通話的按鈕,可以進入KooCall界面,而廣告主只需按實際打來的電話個數或通話時長來付費即可。顯然,由于雙方利益的一致性,萬維聯訊和代理商會盡量投放到效果好的媒體,廣告主則可專注于自己的核心業(yè)務。價格方面,如果是按通話次數(達到一定時長)來算,一般是每次10元左右,按不同行業(yè)的行情而定。

  目前來看,大型企業(yè)有健全的呼叫中心和電話營銷系統,裝Pay Per Call成效不會太大。而那些沒有呼叫中心,沒有800號碼,甚至連網站都沒有的企業(yè),只要有辦公電話,借助于KooCall就可以拓展業(yè)務。中國的2300萬家中小企業(yè),其中的多數顯然構成了“長尾”,萬維聯訊通過Pay Per Call把這條長尾聚集起來,也許可以成就一個新的巨人。

  呼叫搜索的未來

  就像樓宇電視廣告成就了分眾,競價排名、點擊計費成就了Google和百度一樣,KooCall會是萬維聯訊的巨大機會嗎?

  Pay Per Click(點擊付費)是目前商家在網絡上做廣告最常見的模式。但是今天,點擊欺詐已經成為商家最頭痛的問題之一。在匿名用戶的點擊與客戶的實際購買行為之間,有大量的空白和模糊地帶,廣告主無法知道這其中的準確關聯性。在這種情況下,Pay Per Call應運而生。

  早在2004年,這種模式即已出現,過去一年中更是發(fā)展迅速。今年6月,微軟收購了Tellme公司,Tellme的支柱便是Pay Per Call,其業(yè)務已經占據了美國大部分市場。同期,Google也開始了Pay Per Call產品的測試。

  在國內,Pay Per Call也是風生水起!拔覀兘衲6月初剛開始推KooCall(以前叫DRMedias),而且基本上沒有做什么宣傳,現在有6萬個注冊用戶了!比f維聯訊副總經理王飆說,對于他們這種用電話把廣告主和客戶關聯起來的模式,他顯得很有信心。去年,萬維聯訊還獲得了新揚投資和美國晨興創(chuàng)投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。

  那么,Pay Per Call會如一些媒體所說的,顛覆傳統的點擊計費方式嗎?很難說。正如一位KooCall客戶所言:“競價排名、點擊計費、Pay Per Call我們會搭配使用,點擊計費還是有它的價值!倍虝r間內,還難以看到點擊計費被替代的跡象。但是,Pay Per Call由于更具有精準營銷的特性,它會分流廣告主相當一部分廣告預算,這是肯定的。

  有運營商技術背景的萬維聯訊,將電信級的業(yè)務控制和管理系統引入了KooCall平臺。王飆介紹說,KooCall系統實際上是一個中繼站,在后臺可以看到用戶的IP地址、本機號碼、呼叫號碼、通話時長、計費等一系列信息。出于安全考慮,商家和用戶對于彼此的電話號都是不可見的。這些,顯然帶有運營商BSS、OSS系統的色彩。KooCall將電信網與互聯網做了一次相切,互聯網訪客就可以通過電信網而成為顧客。在中國1.4億互聯網用戶、3.7億固話用戶和5億手機用戶中間,蘊藏著一個巨大的市場,誰會成為呼叫搜索模式下的百度?

  在萬維聯訊的業(yè)務鏈條中,還有一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那就是廣告的落地。KooCall就像一個虛擬電話亭,你幾乎可以把它安在互聯網的任何地方。從目前來看,安放這些電話亭的地方主要有三類:在商家自身網站嵌入KooCall界面;在KooCall網站的商家列表中列入;將內嵌KooCall的商家廣告投放到網站,當然,還會有更多的形式(比如,嵌在電郵里,或在WAP上建KooCall,等等)。前兩者都好辦,但是第一種需要用戶進入商家網站才可能有效,第二種,要KooCall發(fā)展到像Google百度那樣的超級搜索(呼叫搜索),效果才會好。而目前來看,最見效的辦法顯然是將廣告投到其他網站,那么與大的搜索引擎、門戶網站、垂直行業(yè)網站合作就成為一個必然的選擇。

  目前,萬維聯訊已經與百度、新浪、IT168、中國汽車網等知名網站開展了合作,依托這些媒體,萬維聯訊有了很好的廣告發(fā)布平臺。王飆介紹說,萬維聯訊還將把KooCall拓展到WAP平臺和SMS短信平臺上。

  如果萬維聯訊的KooCall網站能辦成全國電話搜索的Google、百度,那么它就成了一個新媒體——呼叫搜索引擎,以此為源頭,未來會衍生出很多新的業(yè)務模式。但在目前,萬維聯訊主要還是要依托廣告投放網站,這一模式,還有待進一步的檢驗。

  做新媒體、廣告代理商還是單純技術提供商,這是一個關乎萬維聯訊未來的問題。

睿商在線



相關鏈接:
信產部電信服務質量通告稱二季度用戶申訴略升 2007-07-24
增值進行時 奧運通信成賣點 2007-07-24
信產部發(fā)布電信網碼號資源使用和調整審批流程 2007-07-24
泰德IPTV方案助力SBS公司部署網絡視頻 2007-07-24
“第六屆電信增值業(yè)務國際論壇暨展示會”即將召開 2007-07-24

分類信息:  增值電信_與_CTI平臺技術     熱點專題_增值電信_新聞   技術_CTI平臺_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