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好!這里是12316三農服務熱線,很高興為你服務。”
“喂,我是張家川縣的農民,想問一下專家,我家羊產雙羔,但母羊沒有奶,給羊喂米湯能催下奶嗎?”“羊和人不一樣。羊是反芻動物,產后飲用米湯容易引起瘤胃酸中毒,嚴重時甚至死亡。用泡黃豆加麩皮飼喂可以提高產奶性……”
“太謝謝了!我不懂科學差點喂死了羊,專家解決了我全家最著急的事。”
這是記者日前在蘭州市電信局12316呼叫中心了解到的一幕。我省開通的公益性12316三農服務熱線,5年來受理電話40萬個,為農民提供了權威、專業(yè)、豐盛的信息大宴,探索出一條欠發(fā)達地區(qū)解決農村信息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問題的適宜模式。
熱線交流,解疑釋惑
我省于2008年4月開通12316三農服務熱線,由省農牧、通信、廣電等部門組織實施,目前已累計受理電話40萬個、解答短信息1.5萬條、發(fā)布農產品供求信息6萬條、制作廣播節(jié)目3000期、出現場解決技術類問題500多次。
這一串串數字的背后,是一個個動人的故事,一份份艱辛的努力。
2012年7月,永登縣城關鎮(zhèn)高家灣村農民給12316三農服務熱線打來電話,說村上種植的1000多畝蒜苗出現葉子發(fā)黃、曲卷等情況,村民十分焦急。坐席值班的蔬菜專家詳細詢問情況后,給予簡便易行的指導意見,過了幾天,該村農民打來電話:“感謝專家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,按照專家指導,蒜苗長得又翠又綠。”
一個電話,惠及全村。同樣,安定區(qū)李家堡鎮(zhèn)李家堡村村民史正常,曾先后數次撥打12316,就馬鈴薯品種選擇、貯藏方法等問題向專家請教,均得到滿意答復。在一次咨詢當地玉米種植最佳時間時,坐席專家根據當年天氣狀況提出了種植建議,史正常將專家的建議告知村委會,村上向全村480戶農戶發(fā)放了“明白紙”,指導村民按照專家建議的播種時間種植玉米,千畝玉米由此避免了遭受當年4月下旬的一場雨雪凍災。史正常感慨地說:“12316熱線,實實在在幫了我們村一個大忙。”
在12316呼叫中心,電話鈴聲此起彼伏,每天有6至8位省級專家在呼叫中心坐席解答農民電話詢問。一年365天,全天候人工值守,省通信管理局提供優(yōu)惠資費,全省范圍不加區(qū)號、市話收費,最大限度降低了農民信息消費的門檻,改變了以往信息自上而下的被動推送。省農牧廳組織了200多名專家隨時接聽解答農民疑惑,同時,通過甘肅廣播電臺新聞綜合廣播、農村廣播直播熱線、12316金色通道直播節(jié)目,解答回復農民疑問,架起了農民與專家互動溝通的直通橋。
現場服務,助農增收
對于廣大農民打來電話,遇到農民描述不清、專家判斷不準的技術類問題,12316三農服務熱線組建了省、市、縣場外專家體系,派專家到現場了解情況、進行診斷,當場解決問題。
2012年6月,一農戶在蘭州市高灘養(yǎng)殖的鴨子,出現了成批死亡,多處求醫(yī)不見好轉。偶然聽說12316三農服務熱線能提供幫助,這位農戶抱著試一試的心態(tài)撥通了12316。專家當天下午即趕到這家養(yǎng)殖場,現場診治,藥到病除,為該農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0多萬元。
由于12316三農服務熱線組織的省級植物病蟲害、動物疫病專家具有豐富的生產和臨床經驗,5年來,通過專家指導,挽救的蔬菜、農作物及家禽家畜不計其數。200多名專家專業(yè)水平高、實踐經驗豐富、綜合素質好,其中98%以上是中共黨員,一心一意為農服務,他們從養(yǎng)殖戶、老百姓的貼身利益出發(fā),以最低的成本,最大限度地解決了大量的病蟲害、疫病問題。
2012年10月,永登縣龍泉鎮(zhèn)延富農業(yè)合作社經理曹延富打來電話,合作社種植的300多棚豆苗,其中有4棚突然死苗,不知是什么原因。第二天,專家就趕到了現場,診斷后認為,豆苗死苗是由于給密閉環(huán)境下的溫室大棚施肥,當天未能及時灌水,化肥揮發(fā)出的氨、硫等有害氣體,導致作物干枯。專家建議合作社今后在施肥時要及時灌水,并指導農民采取改種菠菜、油麥菜等補救措施,降低了合作社的損失。
省農牧廳組建了12個專家組的高級專家團隊,一心一意為農民服務。每逢春播之時,市場信息組專家接到農民咨詢種什么能賺錢的熱線,專家在充分考慮當地自然、經濟條件,結合市場走向為農民提出合理化建議。對于養(yǎng)什么、養(yǎng)多少的問題,專家著眼于當前市場價格、上年市場及后期市場走勢,幫助農民分析市場。通過12316三農服務熱線,靖遠、武山、榆中的反季節(jié)蔬菜,永登、臨澤的反季節(jié)紅提葡萄,秦安的蘋果、桃,臨夏的花椒,肅南的羊絨等大量農產品,順利找到了銷售渠道,賣上了好價錢。
跟蹤疏理,化解矛盾
群眾利益無小事,農民打來的一個電話,可能就是一個家庭,甚至是一個村、一個鄉(xiāng)的大事。熱線把政府與農民連結在一起,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。
涼州區(qū)金羊鄉(xiāng)送家園村一位姓韓的女村民,給12316熱線反映,她70多歲的母親喪失了勞動能力,弟弟雙目失明列入五保,她本人也是殘疾人,沒有出嫁,家里生活極度困難。熱線專家將該問題反映到涼州區(qū)政府,證明情況屬實,鄉(xiāng)、村干部答應將她列入低保。然而,時隔一年,韓姓村民又來電說村書記罵了她一頓,還威脅她如果再給上面打電話,將她弟弟的五保取消。熱線專家多次協(xié)調聯系,區(qū)、鄉(xiāng)干部親自出面,那位村書記婉轉承認了錯誤,隨后將韓家低保材料上報。韓女士激動地說:“真感謝12316老師。”
農民投訴惠農政策落實不到位、鄉(xiāng)鎮(zhèn)干部強制農民種植某種農作物、工作作風簡單粗暴等問題時,農民的情緒往往比較激動。針對這類問題,專家往往是耐心詢問、熱心勸解,疏導情緒,化解矛盾,同時,通過向市縣發(fā)轉辦函、電話督辦等方式,督促解決問題,盡可能把大事化小、小事化了。
隴西縣橋門鎮(zhèn)因修建高速公路未給村民留農田灌溉水道而引發(fā)的群體性糾紛、通渭縣第三普鄉(xiāng)干部毀麥苗強迫農民種玉米、秦安縣糧食直補資金、退耕還林補貼款不到位等問題,通過熱線專家耐心細致地講政策、說道理,化解了矛盾,受到農民稱贊。
5年來,12316三農服務熱線接答涉及農村社會事務及政策法規(guī)類矛盾糾紛的電話達17.2萬個,維護了農業(yè)生產的正常進行及農村社會穩(wěn)定。
12316三農服務熱線反映的涉及農資制售假冒問題,省農牧廳聯合工商、質監(jiān)等部門,打擊假冒,維護了農民合法權益。2008、2009年,省農牧廳根據農民通過12316反映的線索,搗毀了永登、榆中等地假化肥制造窩點,查處了臨洮“寶大森”事件。2012年5月,對農民投訴反映的武威市民勤縣雙茨科鄉(xiāng)、大灘鄉(xiāng)1000多畝向日葵因問題種子造成死亡事件,進行了及時處理,避免了損失,農民給專家送來了錦旗、感謝信。
我省12316三農服務熱線,將進一步完善服務內容,強化服務手段,提高服務水平,使熱線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的連心線、致富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