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屆中國互聯網大會昨日開幕。在主論壇有一場三大運營商的對話,嘉賓分別是中國電信創(chuàng)事業(yè)部總經理李安民、中國移動市場經營部副總經理沈紅群和中國聯通產品創(chuàng)新副總經理陳揚帆。對話的焦點是網絡,尤其是時下熱門的5G。關于對網絡及業(yè)務創(chuàng)新的思考,反映出三大運營商各自的戰(zhàn)略姿態(tài),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可以說是針鋒相對,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發(fā)展路線,對產業(yè)鏈的影響也將十分深遠。
關于網絡
關于網絡,沈紅群表示中國移動每年都拿出2000多億元投資建網,每年的帶寬能夠翻倍的增長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移動的4G速度,一年半的時間建成全球最大4G網絡,4G基站總數接近2G網絡過去20多年的建設總量,覆蓋達到85%,4G用戶方面也在最近突破了2億。5G層面的研究也在不斷跟進,核心網將更加開放、靈活。
沈紅群認為,整個網絡需求媲美光纖的速率,以及低功耗、低時延的體驗,5G將使網絡從MB級提升到TB級,能耗也會有很大的提升,希望能夠提升100倍以上。網絡在接入端的趨勢是無線代替有線,“前面20年移動電話代替了固定電話,今后20年是移動接入代替有線接入,所有的上網模式都將剪掉‘尾巴’。”
依然在發(fā)力光纖網絡的中國聯通顯然沒有完全同意這一論斷。中國聯通最近做出規(guī)劃,要在2016年實現全國接入網的光改,陳揚帆認為,光網絡承擔了骨干網絡的職責,接入端將有很多技術,除了4G和5G,還包括WiFi和藍牙等,背后的承載,接入是無線,但光纖骨干網依然非常重要。他還透露,“各家單位都在做載波聚合,聯通已經達到260M的下行速度”。
李安民指出,5G技術的重點方向一個是多應用,一個是多場景。在萬物互聯時代,運營商可能發(fā)揮網絡特長,用新技術和新網絡達到改造互聯網的目的。中國電信將在8月1號上線載波聚合網絡,并開展了VoLTE的技術驗證,通往5G的道路,無論是技術、業(yè)務還是商業(yè)層面都是緊鑼密鼓的推進。
關于創(chuàng)新
關于創(chuàng)新,李安民表示瓶頸不僅僅是網絡,更包括應用創(chuàng)新和服務創(chuàng)新,例如中國電信在寬帶上推出了五星級的服務,為用戶提供與帶寬升級相匹配的服務升級。中國電信還有專業(yè)的公司,針對系統(tǒng)提升做了大量創(chuàng)新。
沈紅群和陳揚帆的言論則具有針尖對麥芒之味道。沈紅群談到,中國移動做了三個方面的創(chuàng)新。一是網絡推動,中國移動成功推動了用戶從3G向4G遷移。二是終端升級,中國移動打造了完善的TD產業(yè)鏈,幾乎全球所有終端和芯片廠商都支持TDD標準,一般來說終端要晚于網絡半年到一年,但中國移動4G終端做到了與網絡同步發(fā)展。三是營銷轉型,資費設計變成以流量為主,收費也從向用戶收費到前后向結合,并成立專業(yè)的數據、物聯網等公司擴展業(yè)務。
不同于中國移動的“垂直整合”,自個兒大包大攬,中國聯通的思路主要是“合縱連橫”,走開放之路。陳揚帆表示,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各有優(yōu)勢,具有合作的基礎。聯通在互聯網時代尋找自己的定位,決定和互聯網公司建立互生共贏的關系,聯通的沃+開放平臺,就是向互聯網公司開放電信能力。另外,聯通也和互聯網公司做產品聚合,探索流量+應用的一體化應用,例如和搜狐推出的搜狐視頻定向產品,和百度推出的沃百富金融產品。聯通去年專門成立了一個網絡中心,負責端到端的用戶體驗,其中很大一塊就是負責和互聯網公司的基礎合作體驗。
當然,誰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,不能一概而論。例如蘋果以垂直整合生態(tài)打造了最強大的iPhone系列產品,吃掉了產業(yè)大部分利潤,谷歌則通過安卓系統(tǒng)合縱連橫了全球知名終端廠商,占據更大的份額。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,都是根據各自的實力籌碼,選擇了不同的創(chuàng)新方向,在互聯網時代造就的新格局中,如何獲得更強的產業(yè)鏈話語權和更大的利潤,是它們所扮演角色的驅動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