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首都北京,也是中國互聯網的核心節(jié)點,歷來是IDC運營商的兵家必爭之地。中國聯通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寬帶服務提供商,依托強大的網絡優(yōu)勢,近年來加大了對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投入,以承載其云戰(zhàn)略的落地。
匹配業(yè)務發(fā)展的創(chuàng)新設計
秉承中國聯通集團盤活資產的要求,北京聯通計劃將現有倉庫改造成數據中心。該倉庫位于北京黃村,總建筑面積逾5000平方米,計劃部署IT機柜超過1000架。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,實現可部署機柜數最大化?如何在最少投資的情況下保障數據中心的建設質量?如何保證8個月內完成交付,實現快速上線、搶占市場?這些都成為北京聯通面臨的難題。
傳統的樓宇數據中心建設周期通常為2~3年,而且由于方案架構固化,前期一次性投資高,后期能耗高、運營壓力大,無法滿足北京聯通對數據中心的實際業(yè)務需求。為此,北京聯通決定采用華為特別為倉儲、廠房量身訂制的“倉儲式微模塊化數據中心集成解決方案”,以建設一個高效、綠色、快速上市的數據中心。該方案通過柔性模塊化設計理念,依據樓層現有承重能力及環(huán)境特點,合理設計了3種IP44等級的防塵防水微模塊,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建筑空間;模塊內的機柜、空調、給排水、配電、消防、報警、安防、配線和監(jiān)控等部件均為集成一體化設計,出廠前完成預制,現場安裝只需進行簡單操作——接通外部電源和冷源、固定箱體,即可使用;并且,模塊的數量能夠根據業(yè)務的發(fā)展彈性擴容。最終,華為只用了3個月時間,就實現了1100架高密度IT機柜的快速交付,為北京聯通贏得了市場先機。
此外,華為還通過冷熱氣流隔離、通道密封、集成行間空調等措施,有效提高了單機柜功率密度和能源利用效率,使得該數據中心PUE(能源使用效率)值達到模塊內1.05、整體小于1.4的標準,遠低于國內數據中心平均值,達到國際領先水平,實現了綠色節(jié)能,也大大降低了北京聯通后期實際運營該數據中心的OPEX。
總集成模式助聯通聚焦業(yè)務發(fā)展
數據中心不管大小,都涉及8大系統、數十個子系統,專業(yè)復雜,技術要求高,標準和規(guī)范眾多。各子系統間關聯程度大,在設計上各子系統間的輸入、輸出都相互關聯,任一個專業(yè)的變更都會引起其它系統的變更,施工中也存在同樣問題。
為了能在項目工期較緊的情況下提高交付質量,北京聯通采用了華為建議的“端到端總集成建設模式”,將原來分為13個標的進行招標的計劃進行了優(yōu)化,由總集成商打通所有環(huán)節(jié),控制項目總體進度,對項目的交付質量和成本負責。最終,該項目不僅實現了3個月快速交付,北京聯通也得以將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業(yè)務發(fā)展中去。
在北京聯通黃村IDC改擴建一期工程項目完成后,北京聯通高層領導對該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,認為其通過采用全新的IDC機房建設模式,充分利用了現有的黃村庫房建設安裝高密度、標準化的微模塊機房,對北京聯通的IDC業(yè)務發(fā)展和運營具有重要的戰(zhàn)略意義,并希望今后華為能繼續(xù)密切配合聯通做好微模塊的支持工作,為該倉儲式解決方案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做出更大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