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原本論壇主題是討論人工智能帶來的工業(yè)自動化與就業(yè)之間的沖突,但隨著討論的深入,話題重點逐漸轉移到用戶數據的保護及管理問題上來。數據民主化,是不是可以由市場來解決,還是應該有一個創(chuàng)新政策來主導?理查德·薩曼斯的這個提問引起了嘉賓的熱議。
陳磊:用區(qū)塊鏈還數于民
迅雷集團CEO陳磊是最先談論這個問題的嘉賓,他指出目前互聯網用戶數據,集中在很少幾個大公司手中,這些大公司用這些數據,獲得了壟斷的地位,獲得了大量的利潤。但作為數據主人的用戶,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。
陳磊認為當前在很多領域用戶數據擁有權不明確,這不僅會影響用戶的利益,還會對人工智能大數據、區(qū)塊鏈等前沿技術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形成阻礙,因為數據是這些行業(yè)、這些技術的基礎,如果被壟斷,會讓這些領域的創(chuàng)新舉步維艱。
對此如何解決?陳磊提出了“還數于民”的概念,即利用方興未艾的區(qū)塊鏈技術,管理用戶的數據,把數據還給每一個擁有者,如果企業(yè)需要這些數據,用戶可以要求企業(yè)有償使用。
他舉例說,這樣的工作中國已經在開展了,福建省早在2001年就開始了“數字福建”的建設,近年來把很多公民的健康數據集中在一起利用,以促進當地健康衛(wèi)生事業(yè)的管理和發(fā)展。
陳磊強調,在數字社會中,數據的所有原則應該是“民有、民治、民享”。核心是要把數據的使用權和所有權還給用戶,數據的保管者應該證明自己在得不到用戶許可時,無法使用甚至是無法看到數據,目前利用區(qū)塊鏈技術可以建立這樣的機制。
Stuart Russell:建立數據保護的標準化溝通方式
對陳磊的觀點,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人工智能教授Stuart Russell表示贊同,他認同關于技術進步的說法,現有技術已經足以解決數據所有和使用之間的沖突,即便企業(yè)需要使用用戶數據,但并不一定就要這些數據的所有權。使用和所有兩項權利是可以分開的。
同時他也贊同由政府來主導“還數于民”的工作,他舉了幾個國外的案例,證明在數據管理上,經常會存在“市場失靈”的情況,因為大家都想要握住數據不放,覺得數據是自己的資產,不愿意放出來,由此導致很難做大規(guī)模的研究。因此相關的制度需要政府來設計,企業(yè)不可能做。
所以Stuart Russell教授提出的解決方案與陳磊的提議很相似,他希望能有一個類似信用卡那樣的標準化溝通形式,提前制定好關于數據使用的各種條件,“一些設為隱私信息,企業(yè)不允許看,一些設為私有信息,企業(yè)可以用,或者把一些信息賣給別人,比如設成綠色級、黃色級、紅色級等不同的隱私水平,在網上一目了然,讓大家清楚什么樣的情況下遵守什么樣的規(guī)則。”
張璐:政府應出臺創(chuàng)新型的數據管理模式
張璐也認同陳磊說提到的數據壟斷問題。她認為數據壟斷增大了對數據隱私的保護難度,因為大量的數據的擁有者是大公司,泄露的風險更高。
同時她也認同陳磊關于數據會阻礙創(chuàng)新的觀點,只是驅動技術去幫助小公司獲得更多的數據很困難,大公司會越來越多成為數據的集中地,無論是大家想到社交數據、工作的信息,甚至是醫(yī)療信息。醫(yī)療信息很多時候被幾個公司壟斷住,對于未來的發(fā)展有很大的隱患。
所以張璐建議,需要政府方面出臺更加創(chuàng)新型的管理數據模式,就像自由貿易那樣,數據使用的自由,也需要有相關的法規(guī),明確大公司對數據的使用權,和用戶對于自己數據的給予權。
大咖們對于數據保護的討論非常深入,誠如主持人理查德·薩曼斯所言,這是“這個星期里面討論最為復雜的問題了,也是和第四次工業(yè)革命及全球網絡當中所討論一個深層次的問題。”其中一些觀點非常具有可行價值,甚至會在未來一定程度上影響某些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特別是陳磊所提倡的用區(qū)塊鏈技術來還數于民,或許會為數據保護指出一條全新的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