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戶在寬帶升級后依然遭遇網速慢難題(騰訊科技配圖)
我國寬帶運營體系(騰訊科技配圖)
DCCI報告稱國內很多寬帶與標稱的差距較大(騰訊科技配圖)
10月7日消息,央視《每周質量報告》欄目今日播出“假寬帶真相”,揭露目前國內寬帶服務市場的缺斤短兩問題。
DCCI報告曾指出,國內超半數(shù)用戶實際寬帶下載速率低于運營商提供的名義寬帶速率,中國的寬帶是“假寬帶”。用戶高價買來高速寬帶,網速反而更慢;測速軟件檢測結果為何與用戶使用的實際感受存在明顯差異;專業(yè)測試發(fā)現(xiàn),多地網速帶寬低于宣稱數(shù)值。清華大學專家對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地進行了測試,全國網絡速度達標僅55%,“全國一半用戶在花冤枉錢”。
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多數(shù)用戶辦理的固網寬帶帶寬為2M或4M。4M寬帶,理論上應有512KB/s的網速;2M寬帶,理論網速是256KB/s,而實際上,2M帶寬下用戶平均上網速度僅為142.2KB/s,4M帶寬下平均網速僅僅為232.7KB/s,與名義速度相差很大。
工信部副部長尚冰今年上半年曾表示,從各國寬帶網速實測情況看,國內用戶上網的實際速率和接入速率相比,大體在50%-80%之間波動,好一點就是上網的實際速率在接入速率的80%,差一點在50%左右。
據(jù)了解,今年上半年,包括寬帶服務在內的互聯(lián)網服務等服務類投訴占投訴總量的比重繼續(xù)呈上升趨勢,由2011年同期的32.9%上升到34.5%。
此外,寬帶服務商還建議懷疑網速有問題的用戶,可以用網上公開的一些測速試軟件檢測去網速。不過經過寬帶用戶的鑒定,測試軟件是騙人道具,原本不到10M寬帶,竟然可以測試達到100M。